从管好一罐奶粉到办好一所学校再到运行好一个社会,我们需要为孩子们做好的还有很多,为他们送上贴心的礼物,决不仅仅是在儿童节这一天。
儿童节前夕,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,专门研究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问题,提出一些硬措施。这其中,最受瞩目的,就是首次提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。对孩子们来说,这无疑是一份彰显关爱的“政策礼包”。
尽管时隔5年,但三鹿奶粉事件的余痛未消。尽管乳品质量在不断改善中,但问题也不时出现,前不久还曝光了“美素丽儿”奶粉造假事件。在笼罩乳制品行业的阴云中,不仅有国产品牌,一些受到追捧的“洋奶粉”也出了问题。经历了多次风波,人们才渐渐明白,小小一罐奶粉中,蕴含的问题着实不少:产业落后、诚信缺失、道德滑坡、监管不力……
从老百姓的感受看,监管问题最受关注,也颇受争议。如何管得更严、管得更有效,则是人们普遍的期待。像管药品一样管婴幼儿奶粉,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,做到全程可追溯,不仅在中国,即便在世界范围内,这种监管规格也是相当严格的。
等级的升格固然令人欣慰,但由此而来的问题是,监管力量能否同步升级,监管效果能否同步提升?从以往的一些教训看,高监管规格并不能确保安全,甚至可能陷入空转,出现“高标准”下的质量问题。
硬招的生命力在于落实。以药品规格监管奶粉,需要方方面面的严格执行,来一个全方位的“升级版”。有关部门需要制定更高水平的标准体系,更细致认真地履行监管职责;企业需要肩负更重的社会责任,生产质量更高更安全的奶粉;责任追究要更严,要让那些违法犯罪者倾家荡产甚至人头落地;信息发布也需更加开放透明,让奶业在“透明车间”“阳光流通”中接受消费者的审视。这些环节,谁都不能掉链子。让孩子们喝上“放心奶”,既是政府的责任,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。
“孩子们成长得更好,是我们最大的心愿”。日前习近平在北京市少年宫的一番讲话,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。远离问题奶、喝上放心奶,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底线要求。他们还需要安全的食物、和谐的家庭、立德树人的教育、充满爱与希望的社会环境。从管好一罐奶粉到办好一所学校再到运行好一个社会,我们需要为孩子们做好的还有很多,为他们送上贴心的礼物,决不仅仅是在儿童节这一天。
本报特约评论员陆文江